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黄河文化遗产在内蒙古

时间:2023-06-10 浏览次数:14815

  奔腾不息的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黄河九曲,在内蒙古留下了“几”字形的转弯,滋养着两岸的土地和人民,自史前时代就成为了人类繁衍生息的家园。
  “城彼朔方”、“胡服骑射”……黄河岸边留下了很多各民族的交往故事;秦汉时期,河套人家炊烟袅袅;魏晋时期,敕勒川上牧歌声声;隋唐以降,辽金元明清多民族交融汇聚,留下了一段段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佳话。
  黄河流经内蒙古乌海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呼和浩特市6个盟市,总长度为830千米。让我们一起发现散落在这里的珍宝,了解在内蒙古的黄河文化遗产。

图片.png

图片.png

乌海市·太阳神岩画(新石器时代)

  乌海的桌子山岩画,距今已有七千多年历史,是新石器时代先民的文化遗迹。岩画题材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图腾、动物、猎牧生活……太阳,为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促进万物生长,在桌子山岩画中,就有有表现自然崇拜的太阳神像。在桌子山岩画中,人面像的图案表情丰富、形态各异,几乎都是独立的个体,风格古朴又奇幻,被誉为我国人面像岩画制作中的精华。它们直观而形象地展示远古时期乌海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图片.png

阿拉善盟·贺兰山和硕亲王府铁磬(清)

  清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清朝仿照八旗建置,推行盟旗制度。外藩中的内扎萨克蒙古,简称内蒙古。清代实施设旗编佐的政策,使内蒙古畜牧业经济获得平稳的发展。随着垦荒出边的汉人迁入,这里的农业、手工业经济也快速发展起来。清代前期阿拉善位于西北边陲,贺兰山下,黄河水畔的阿拉善为边疆的稳定做出了贡献。这件铁磬是吉祥的云纹,奏响了北疆边地安宁,民族团结之声。

图片.png

巴彦淖尔市·骨尺(汉)

  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更是有着深刻寓意的象征。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古代,尺寓意“规范”,被视为一种道德准则。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纳林陶海汉墓出土了一把汉代的骨尺。骨尺一端穿眼,尺面线绘刻度,骨尺长22.9厘米,装饰云气纹、锯齿纹、网纹等,添以红、绿色彩。尺的侧面和背面也标示着刻度。《汉书 匈奴列传》载:“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在纳林陶海发现的墓葬,规模较大、较考究、随葬品种类丰富,反映出宣帝以后,北边进入和平发展时期,人们在图上规划土地,兴修水利,开垦田地,河套人家,炊烟袅袅,黄河两边一派安宁景象。

图片.png

鄂尔多斯市·鹰顶金冠饰(战国)

  雄鹰翱翔于天际俯瞰着大地,狼与羊在一端激烈的争斗,虎、盘羊、马则静卧在另一端,敏锐的古人捕捉到了大自然中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将它们铸在金冠上,凝成永恒。这件鹰顶金冠饰出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阿鲁柴登,由冠顶和冠带两部分组成,主体为黄金制作,总量为1394克。冠顶为花瓣形半球体,傲立着一只雄鹰。鹰首与颈部为绿松石制作,金丝穿过首、颈连接于腹下,因此头部可以摆动。鹰背部和翅膀刻画羽毛状的纹饰。鹰尾部独立制作,用金丝与身体相连接,轻摇冠顶,鹰尾部也随之摆动。冠顶浅浮雕四组狼噬羊图案,狼身体健壮,尖牙外露,扑咬在羊的后腿上。羊有盘曲的大角,眼目圆睁,头部与后腿呈现出翻转的形态。冠带由三部分组成,主体为缠绕在一起的绳索纹,在末端以浮雕的方式刻画三种动物形象,分别是虎、羊、马。冠带有榫卯结构,可以将冠带的三个部分组合在一起。鹰顶金冠饰体现了我国战国时期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它的造型奇特,制作精湛,构思巧妙,是迄今所见的唯一一件,最完整的“胡冠”。

图片.png

包头市·“单于和亲”瓦当(汉)

  汉武雄图载史篇,万里长城遍烽烟。不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把历史写在屋檐上,是汉代人独特的浪漫,“长乐未央”、“汉并天下”……无不体现着雄浑的大汉气象。这件“单于和亲”瓦当,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郊召湾村,铭记着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西汉末年,17岁的王昭君被选入宫待诏。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自请为婿,汉元帝决定从宫人中挑选一名才貌双全的宫女,作为公主嫁给呼韩邪。昭君出塞后,呼韩邪单于封昭君为“宁胡阏氏”。

图片.png

  昭君出塞后的五十余年,“边成宴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阴山南北、黄河两岸迎来了和平的年代。瓦当是当时房屋上的装饰,“单于和亲”瓦当反映了汉与匈奴的政治联姻,是当时颂扬和纪念汉与匈奴和亲的实物见证,记录了西汉同匈奴和睦相处的史实。

图片.png

呼和浩特市·钧窑“小宋自造”香炉(元)

  呼和浩特,北枕阴山,南临黄河,是丝绸之路上的上交通重镇。元代的丰州城商旅云集,城中白塔铎声阵阵,塔前庙中烟气袅袅。这件钧窑香炉可能曾供奉于丰州城的寺庙中,它高42.7厘米,口径25.5厘米,香炉为直口,腹部鼓圆,底部接三个足,香炉颈部堆塑雕刻有三个麒麟,在正面两个麒麟之间有一方形题记,其上阴刻“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香炉呈现出多变的天蓝色,由于施釉较厚,釉向下流而露出胎,形成天蓝色釉与黄色露胎处的强烈对比,使瓷器又具有铜器的金属质感。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器型最大、最完整、色彩最丰富、制作最为精湛的元代钧窑瓷器。它在元代钧窑瓷器中脱颖而出,成为元代钧窑瓷器的代表之作。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