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博物馆丨“中国古代文明”系列课程11月课程回顾(2024年第70—91期)

编辑:蒋丽楠 郑妙

时间:2024-12-09 浏览次数:1758

  与秋别离,与冬相叙。11月,行走中的博物馆“中国古代文明”系列课程走进苏虎街实验小学鼓楼校区/科尔沁校区、新华小学、农大附校、丁香路小学、青山小学惠东校区等6所学校授课,聚焦辽金元时期金银器、古代服装配饰、内蒙古墓葬壁画、古代丝路乐器、宋辽时期北方玻璃器,开展“金银同辉”、“锦衣华饰”、“丹青影韵”、“藩夏同音”、“玻光璃语”等课程22场次,参与学生1600余人,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礼仪、文化、艺术等多个视角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北疆文化、感悟中华文明。

  那些课堂精彩瞬间,我们一起来回顾吧!

金银同辉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金银同辉”课堂上,同学们对辽金元时期金银器进行了深入学习,通过博物馆参观和课堂教学了解古代北方金银器的风格、制作工艺、文化内涵,还亲身体验了金银器的设计与创作,提升了鉴赏能力和设计创新思维。

锦衣华饰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在“锦衣华饰”的课堂上,老师通过课堂问答、学生穿着古代服饰体验与展示等形式,带领同学们探索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演变与融合、感受古代服饰的多样性和美学价值。

丹青影韵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丹青影韵”则通过对不同时期内蒙古地区墓葬壁画创作意图及风格的解读,还原古人的生活习俗及物质文化;同时对比中外壁画,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感受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

藩夏同音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藩夏同音”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课程,通过对院藏“胡人乐舞纹铜鎏金带饰”上图案的解读,串联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教师用时下流行的“咕卡砖”制作带饰,引导同学们呈现出一个个独特而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

玻光璃语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玻光璃语”以院藏“玻璃高足杯”为切入点,介绍玻璃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比较玻璃器和瓷器在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同学们对古代玻璃器的兴趣,感受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创新性。

  12月,行走中的博物馆“中国古代文明”系列继续出发,以更精彩的课程内容,让同学们在文物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传承中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