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遗址:保护传承 焕新而生

来源:国家文物局

作者:李元梅

时间:2024-04-22 浏览次数:21588

  4月18日,良渚古城遗址碧草茵茵,天朗气清,2024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世界文化遗产主场活动召开,推广《威尼斯宪章》理念,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未来。

  春秋递嬗60载,回望《威尼斯宪章》的历史价值,亦是在回顾我国现代意义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漫漫征程。

image.png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image.png

秦始皇陵兵马俑

回溯历史:理念的交融,实践的探索

  二战之后,百废待兴。各国文化遗产保护者形成共识: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指导原则应在国际上得到公认并作出规定。

  1964年,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召开,通过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档——《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威尼斯宪章》)。

  这份文件虽简明扼要,却明确回答了“为什么”“保什么”“怎么保”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首次明确提出了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中“真实性”等原则,奠定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则,成为遗产保护修复领域的纲领性文件,深刻影响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古迹保护理论与实践。

  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中国的文物保护正式进入与国际文物保护标准接轨的新阶段。

  1986年,《威尼斯宪章》被译介到中国,其理念正式进入中国的学术讨论和实践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保护理念的变化。中国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本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注重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出发,强调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等价值分析,并积极探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法规标准的优化。理念的变化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和标准的逐步完善,如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出台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一系列配套的法规和政策。

  ——交流合作的深化。中国文物保护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以极大的热情和行动吸收国际优秀的保护理念与技术。与此同时,我国的文物保护经验也伴随国际交流合作走向国际,为国际文物保护理念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中国智慧。

  ——理论应用的本土化。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积极尝试将以《威尼斯宪章》为代表的国际理念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平衡国际标准和本土需求,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路径。

  ——公众参与的强化。伴随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公众的参与意识也相应提高,不仅积极支持保护利用活动,还适度参与保护决策和管理过程。文化遗产通过各种形式进入公众生活,既有助于保护传承,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image.png

平遥古城

image.png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放眼当下:强调系统性,构建大格局

  今天,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也面临新的风险挑战。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指出,“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构建大保护格局”。秉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我国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正在从重点保护向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转变,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文物法治建设持续加强,文物保护法修改积极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和相关条例制定修订工作协同推进,长城、大运河、红色资源保护法规建设研究推进。“应保尽保”法治屏障正在筑牢,国家文物督察制度加快构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推进,普查第一阶段进展顺利,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体情况正在进行系统梳理,不断完善我们的“文物地图”、摸清我们的“文物家底”,为精细化、科学化制定文物保护利用政策制度提供坚实支撑。

  ——文物系统性保护迈出新步伐,应县木塔保护工作省部协调机制建立,佛光寺等古建筑、莫高窟等重要石窟寺文物古迹保护修缮管理全面推进,文物纳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取得实质性突破,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利用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体系。各地在城市更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坚守文物保护底线,严格保护管控文物周边环境,守护赓续城市文脉和文化景观。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首都功能核心区文物保护利用力度持续强化,《关于加强央属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央属文物保护利用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印发,首批腾退保护利用计划公布。低级别文物保护难题着力破解,彩票公益金应用于支持乡村低级别文物保护,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正在投入文物保护传承领域。

  ——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体系化推进,世界首个文物多场耦合实验室投入使用,基于丝肽-氨基酸的丝织品接枝加固技术破解糟朽丝织品保护国际难题。文物风险防控水平有效提升,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更加广泛,文物风险识别、评估、控制、预警的能力大幅提升。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管理愈加完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开展,“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景德镇瓷业文化景观、西夏陵等申报预备项目加强培育,“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等世界文化遗产后续保护管理持续完善。

  流水潺潺,鹿鸣呦呦。漫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1+3”立体展示阐释体系让人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不禁感慨:古老在这里拥抱新生,千年在这里近在咫尺。

  重温《威尼斯宪章》,“真实性”“完整性”依然是我们遵行的原则,让我们愈发理解其时间维度历久弥新的价值,也愈发感受其空间维度超越国界的意义。而中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创新、当代实践,正在为人类文明赓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李元梅) 

责任编辑:杨亚鹏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