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公布了全区2024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案例名单,全区各地各部室共评选出40项优秀创新案例。内蒙古博物院作为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报选的《建设红色基因库用红色文化凝聚民族力量》入选为优秀创新案例之一。2024年6...
为进一步丰富广大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凝聚向心力,营造欢乐和谐的新年氛围,1月24日,内蒙古博物院举办了“一起干一起拼一起笑”迎新年联欢会。院领导及200余名干部职工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新春的到来。主持人开场联欢会组织有...
“二十六,炖大肉”,是指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代表来年红红火火、富裕十足。内蒙古博物院藏的双耳铁鍑是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炊具,双耳的设置,方便拿取,便于马背民族在迁徙途中携带。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
1月22日,内蒙古博物院举办了2025年第1期“北疆鉴宝”活动,邀请了多位资深鉴定专家为群众提供公益文物鉴定服务,共鉴定各类藏品43件/套,涵盖书画、玉石、陶瓷、钱币、杂项等多个门类。鉴定过程中,专家们针对藏品的材质、年代、工艺等方面,为文物爱好者...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因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所以做豆腐也有祈“福”的寓意。“豆腐”听起来像“都富”,寄予了人们新年要富贵的心愿。石磨,最初名字叫硙,汉代开始称为磨。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这件北魏时期的灰...
在如满天星斗般的中华文明中,红山文化无疑是其中璀璨的一颗,虽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依然熠熠生辉。赤峰市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的发掘以及红山玉猪龙的出土,是红山文化穿越数千年的历史回响。来龙去脉早在新石器时代,龙的形象已广布于华夏大地。中...
2025年1月22日恰逢小年,内蒙古博物院第八党支部联合第三、第六、第九党支部的党员们走进园艺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员进社区,文化共传承”迎新春活动,为社区增添了浓浓的年味与文化气息。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按照内蒙古博物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春节前安全工作的部署安排,1月22日,博物院组织安全保卫部、物业项目部、内博艺海公司、驻院各维保机构负责人及成员80余人,开展了春节前反恐防暴、消防应急演练。院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