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国家宝藏,助力内蒙古文旅新融合”金牌讲解员说文物活动已在内蒙古博物院抖音和微信视频号推出19期。金牌讲解员通过短视频,讲述着国宝文物的“前世今生”,吸引海量线上观众通过手机“穿越”回千百年前,感受文物背后的中华文明。适逢华诞玉轮圆...
琥珀璎珞辽代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陈国公主墓出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璎珞分内外两组。外圈以5串共257颗琥珀珠、5件琥珀浮雕佩饰和2件素面琥珀料穿缀而成,内圈由1串60颗琥珀珠及9件圆雕、浮雕琥珀佩饰穿就。外圈5件浮雕佩饰均略呈椭圆形,图案分别为行龙...
白釉提梁壶辽代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直流口,下饰一周乳丁纹,半环形提梁,扁圆腹,平底。腹部有凸起的仿皮囊缝线。胎质细腻,胎色洁白,釉色晶莹光亮。该提梁壶做工精细考究,色调明净和谐,意趣横生,无论从造型、釉色还是胎质上...
鹿角金步摇饰魏晋包头市达茂旗西河子出土这件鹿角金步摇饰主体由黄金制作而成,马首面颊成弧线内收,鼻尖为三角形。五官及鹿角部分用联珠分隔出许多嵌槽,镶嵌各色宝石,大部分已脱落,残存宝石有蓝、白、绿三种颜色。鹿角分枝的顶端折成环形,分别悬...
《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览正在内蒙古博物院火热展出,张文平副院长做客“新华访谈”栏目,深度解读展览内容,讲述拓跋鲜卑的民族融合之路。巍巍兴安汤汤呼伦茫茫敕勒都留下他们迁徙的历史印迹在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的互动中脱颖而出...
鎏金银鞍饰辽代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这套鎏金银鞍饰1986年出土于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锤揲錾刻而成。由前鞍桥、后鞍桥、一对鞍翅饰件组成。桥饰上錾刻精美花纹,有展翅的鸟40只,周围衬以卷草纹,以鱼子纹为地,构图完美,工艺繁...
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壶辽代赤峰市巴林左旗乌兰套海苏木出土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壶长19.5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7.5厘米、高16厘米。此壶作鱼身龙头形,龙头为流,鱼尾上翘,脊背部有花冠状注水口,颈部上方为一女童头像,其脑后与鱼尾之间相连的曲柄为...
虎咬牛纹金带饰战国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虎咬牛纹金带饰长12.7厘米,重203.9克,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金带饰为模铸,长方形饰牌,绳纹边框内浮雕四虎咬牛纹图案,牛居中卧姿,四肢平伸,四只猛虎两两对称,噬牛的颈、腰部,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