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思老一世银币,属波斯萨珊银币,直径2.9厘米,模铸制作,一级文物,1965年在呼和浩特市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该银币正面为国王的侧首半身像,头戴高冠,王像前有钵罗婆文王名“库思老"的铭文。连珠纹轮廓外,顶部有一新月,抱一圆形物,左右两侧和下方...
1953年的夏天,时属热河省的赤峰县大营子村的西北山地,被雨水冲出一座古墓,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先后去该地进行了两次调查,认定该墓是辽穆宗应历九年“故驸马赠卫国王墓”。因为墓葬未曾被盗,保护及时,墓中所发现的陪葬品数量众多,其中大部分为皇家...
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着一枚集二铁路通车纪念章。纪念章长2.5厘米,宽2.1厘米,图案分三部分,上部分为中俄蒙三国国旗,中部是前进中的火车头行驶在铁轨上,下部是白底金色新蒙文,意为“和平之路”。发行方是蒙古国。集二铁路自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起至中蒙边...
9月17日至20日,内蒙古博物院典藏部派员赴东莞博物馆开展“拓跋鲜卑史诗之路:从嘎仙洞到盛乐,从平城到洛阳”展览文物点交工作。此次展览共展出171件(套)文物精品,讲述拓跋鲜卑从嘎仙洞一路南下,走向民族融合的崛起之路。展品中包含内蒙古博物院藏鹿...
9月13日至20日,内蒙古博物院典藏部派出两组人员赴甘肃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鄂尔多斯市博物院、赤峰博物馆、通辽市博物馆、辽中京博物馆、翁牛特旗博物馆、巴林右旗博物馆、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等单位...
2023年8月,文物保护部对院藏纺织品文物和一件质地为皮革叠加青铜材质的文物展开保护修复工作。我院文物保护部一直秉持“科学诊断、精准治疗”的修复理念,每件文物都量身定制修复方案。尤其纺织品文物属于蛋白质纤维织物,大多有腐烂、霉变、脆化等问题...
近日,来自浙江理工大学、中国丝绸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的《皮革文物劣化机理与预防性保护策略研究》项目组专家和成员,齐聚内蒙古博物院开展项目工作,借助科技力量对馆藏皮革制文物进行无损检测。项目组人员使用XRF便携设备对文物进行无损检测文物载...
近日,《皮革文物劣化机理与预防性保护策略研究》“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项目组赴新疆开展工作。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10家单位的项目组成员在新疆考古研究所及当地各博物馆开展皮革制文物取样和检测...
近日,我院《内蒙古桃红巴拉墓葬出土铜器的科学研究》项目组根据课题需要对院藏45件(套)东周时期青铜器文物进行了无损检测。同时又对院藏10件(套)辽代一级文物进行了检测。这10件(套)一级文物的成分组成问题无法从表征直接判断,本次检测为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