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因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所以做豆腐也有祈“福”的寓意。“豆腐”听起来像“都富”,寄予了人们新年要富贵的心愿。石磨,最初名字叫硙,汉代开始称为磨。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这件北魏时期的灰...
二十四,扫房子,“尘”与“陈”谐音,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所以在这一天打扫家寓意着除去一切疾病、晦气。《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夏朝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除尘扫晦辞旧岁,扫房擦瓦迎新春。擦瓦中的瓦当,用于覆盖古代建筑檐头的筒瓦前段。...
春节成功申遗,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生生不息的生动见证。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每当新年的脚步临近,耳边总会响起这首熟悉的儿歌,...
选取文物中的蛇形象,通过非遗剪纸、新春“福”字等春节创意文化体验为乐龄观众和亲子家庭“解析”年味。领略欢庆之美、天伦之乐,把“我们的春节”写出来、带回家。活动时间:●笔走龙蛇——蛇年福贴1月22日9:30—11:30●金蛇狂舞——蛇文物剪纸1月22日14:00...
挥别2024,喜迎2025“跨年夜未央”系列活动为您奉上开年文化夜宴跨年夜至元旦举办各类活动15场次4060名观众徜徉在文化的殿堂里奔赴新旅程!新展迎新年内博开门“红”12月31日,“龙跃北疆”展正式与观众见面,首次展出红山文化考古出土的最大玉猪龙,内蒙古...
新年钟响,时光和鸣。值时序更替之时,内博为您奉上考古新发现、跨年新展览、节日新体验、文物新创意。邀您在文明的积淀与传承中,文博助力,花样跨年,满载活力,开启2025新旅程。新发现揭秘最大玉猪龙亲爱的朋友,是否还记得?年初红山文化黄玉龙的惊...
202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2周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年的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律体系也在宪法的指导下日益完...
佳节秋风胜春光,岁岁今朝又重阳。为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营造浓厚、和谐的节日氛围。10月11日,内蒙古博物院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专场活动,通过预约和现场参与的形式,10余位老年观众在博物馆中尽享文化乐龄生活。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