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环抱的内蒙古黄河流域,常见在山体岩石上琢刻出的岩画,犹如一幅幅“无字天书”,向我们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学界一般将中国岩画分为三大体系:北方岩画、西南岩画和东南岩画。北方草原岩画最早可追溯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记事传知是岩画的主要功能之一,草原先民们通过质朴的艺术语言,将人物动物、狩猎放牧、穹庐村落、天体神像等内容丰富的信息刻印在岩石上,记录生活,反映文化,同时承载着先民们的审美意趣和浓厚情感。
跟随展览,来看看内蒙古地区岩画群有哪些👇
曼德拉山“美术展”惊艳值拉满
狩猎图
位于阿拉善右旗的曼德拉山岩画群有6000多年历史,6000余幅形态各异的岩画遗存,分布密集、题材多样、古朴粗犷,采用凿刻、磨刻和划刻等手法,记录了不同时期草原先民的生活场景、生产方式、文化图腾,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被誉为“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美术世界的活化石”。
步入曼德拉山,仿佛踏入了充满生机的古代画廊。紧张激烈的狩猎场景,悠然惬意的放牧生活,骑者们跃马扬鞭,动物们神态各异,一顶顶帐篷错落分布,组成宁静的村落,勾勒出一幅幅生动惬意的生活画卷。
村落图
骑者、盘羊与骆驼
阴山岩画 妥妥的史前艺术顶流
阴山岩画,又名阴山岩刻,被誉为“千里画廊”“亘古天书”“刻在石头上的史诗”,数量众多、历史悠久、题材丰富、艺术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双神图
阴山岩画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及磴口县等地的山崖和石壁上。仅巴彦淖尔市域内,已发现岩画达5万余幅,大小分布群156个,较密集区19处,其中最大的面积达400平方米,其中的双神图和群虎图极具代表性。
群虎图
阴山岩画历经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直至近现代,记录着原始的信仰崇拜,精彩的狩猎放牧、部落征战,还有各类动物、人物、日月星辰,是远古时代的历史积淀、原始先民的生活缩影。
射猎图
人物岩画
动物岩画
毛猴子?不!请叫我“太阳神”
太阳神人面像
桌子山岩画群,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和乌海市交界处,是以召烧沟岩画为核心的新石器时代北方岩画重要遗存,总面积1.6万多平方米。
桌子山岩画群
单体岩画超过2000幅。题材以人面像、动物、狩猎、舞蹈、骑士、符号等内容为主,笔法简洁、造型粗犷、构图朴实。特别是人面像岩画,表情丰富、形态各异,为桌子山岩画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具有独特的风格魅力与较高的观赏价值。
人面像岩画
岁月不语,惟石能言。这些刻在石头上的艺术画卷,历经岁月冲刷却依旧熠熠生辉,每一道线条都是远古先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记录。如果你也对岩画感兴趣,快来“生生长流——内蒙古黄河文化大展”,翻开远古先民们的生活“日记”, 与他们来一场跨越万年的对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