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博动态
返回列表

2024 11.07

打印

文物普查基层行 | 先行先试 精益求精——河北省武安市“四普”工作侧记

来源:国家文物局

作者:续红明

浏览次数:1923

image.png

  地稳步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目标、任务、步骤、标准一致,实施进度和具体情况则有差异,如何因地制宜、乘势而进,在总体方案下探索并完善各自的工作模式?作为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试点县(市),武安市积极尝试,不断积累经验,做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

多学科融合普查

  武安是文物大县,境内文化遗存丰富,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030处,分布在辖区近500个行政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邯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大多数为野外文物。

  “文物数量这么大,文保中心人手少,专业力量不足,普查怎么开展?”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武安调查队队长、武安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王生坦言,3月份时他一度压力陡增,直到在太原参加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华北片区培训,才对武安的普查工作有了信心。

  4月初,武安市被确定为省内试点后,李王生高度重视,紧锣密鼓开展队伍组建、业务培训、实地调查等工作。在武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河北省“四普”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武安调查队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对接河北省煤田地质局、河北工程大学等专业机构和科研院校,在“多学科融合普查、常态化文物保护和研究”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

  “我们采取‘6+3’普查模式,即6支调查队+3个组(包括内业组、宣传组、专家指导组),发挥专业特长,为数据采集、图纸绘制、坐标采集等提供技术支撑。”李王生介绍,借助地质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可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内的违法建设实施遥感监测,对文物所在区域的地质灾害实时预警;通过与专业机构、科研院校合作,不仅有利于开展地方历史和文物研究,而且多学科融合实践操作有助于提升武安本地文物工作队伍的综合业务能力。

  为了做好文物普查工作,武安市开展了三轮“四普”业务培训和现场实操培训,让每一名普查队员都能够熟练掌握“四普”数据采集系统操作和各类技术标准。

  “我们的口号是‘踏遍武安的山山水水’。”李王生对记者表示,普查队员踏山涉水“寻宝”并不容易,白天多数时间在野外,碰到山顶有古寺庙、古建筑,就得爬上去看个究竟,晚上回去还要整理资料,将白天记录的数据和照片输入采集系统,常常忙到后半夜。

image.png

禅房寺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工作进度才能加快。“‘四普’技术标准要求高,不是单一专业可以做到的,需要好多专业联合起来。”李王生说,地质部门同事负责现场地理数据的采集、文物平面图的绘制,以及行政区域图的绘制;文博专业师生帮助确认、登记文物的基本信息;第三方服务机构主要协助解决技术上的一些问题。“一些文物在历史变迁中已遭破坏,我们需要把它复原,就离不开历史学和RTK、CAD等技术,‘四普’调查就是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努力的一个过程。”

每一步都需精益求精

  武安市试点工作启动后,在河北省“四普办”指导下,决定将伯延镇作为试点乡镇,为此组建了工作专班。调查队于4月17日进驻伯延镇,开展外业采集,于4月26日完成内业整理,复查不可移动文物80处。

  在总结试点乡镇调查经验的基础上,自5月开始,武安市全面铺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6+3”普查模式既分工明确又通力合作,严格按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标准、登记表和著录说明》的要求,一丝不苟严格规范操作,确保数据采集和信息录入准确无误。

  “每一处文物数据都要更新!因为‘三普’时用的是GPS,小的误差有几米、几十米,大的误差有几十公里,甚至标注的是我们这儿,打开定位坐标却在邻省山西。所以,这次用了RTK测量仪,误差降到了毫米级。”在管陶乡永宁寺碑刻前,李王生称,“四普”除了核实“三普”原有信息之外,包括文物数量、保存状况,还要把“三普”后此处文物发生的所有变化都记录清楚。“比如,永宁寺碑刻由多组碑刻构成,‘三普’登记很笼统,但‘四普’的标准高,像每块碑的名称、尺寸都要记录,包括它的地理坐标精确到一厘米内,以便于后期制图时更加精准。”

image.png

普查队员在永宁寺内测量碑刻尺寸

  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采集软件试用版从1.2升级到1.4版本,普查队员在第一时间按照文件要求对采集文件和相应的电脑端软件、手机端操作系统进行版本更新,并仔细核查更正之前的普查录入数据信息,确保完整准确符合标准。

  对辖区文物实地开展外业普查过程中,普查队员严格遵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总体方案》的技术路线,从实地调查、信息采集,到数据提交、分级审核,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同时,运用数字建模、航测无人机等尖端技术,对每一处古建筑、古文化遗址、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进行了详尽的信息采集和可视化处理。

  在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江圣母庙院内,河北省煤田地质局张峰和同事一边用RTK测量仪围绕圣母殿卡边打点,一边在图纸上绘制平面图。据介绍,根据现场测量的文物尺寸和草图,在内业工作中,还要使用CAD将其绘制成1:50的文物本体空间范围矢量图。

image.png

普查队员在九江圣母庙内用RTK测量仪卡边打点

  “因为‘四普’对图纸的绘制要求很高,画图不可能很快,而且要绘制数张图。首先,行政区域图必须能看到周边的山形、地势、道路、河流、村庄,要有精确的位置和对比图。其次,要有文物的整体平面布局图,比如,古建筑墙体多厚、门窗多宽,院里的树或井的尺寸都要有,所以绘制起来不容易。”普查队内业组工作人员介绍说。

  如何备份数据,保证数据安全,这是数据整理和录入环节的关键。“一开始,我们在尝试备份时遇到过问题,数据导出之后,突然电脑上的所有数据消失了,大家情绪都很低落。”工作人员说,“严格按照采集规范进行数据备份,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每次备份都覆盖之前数据,我们有点不放心。第一次备份到后面的若干次,阶段性都有数据备份。按照要求应该是最后一次覆盖之前的全部,但我们都保留了以前的历史版本,修改痕迹也要保留。一旦电脑出问题,备份可以用上,不至于大面积返工。我们还会在数据查询部分导出所有的WORD版本,存入硬盘,另作备份,以防系统出现故障。这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创新。”

为未来培养文物保护人才

  截至10月30日,武安市已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1721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78处,占“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复查数量的10.3%。

  自2024年4月初,河北工程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师生就加入武安市“四普”工作队伍,先后选派5名专任教师带领文博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通过开展毕业实习、暑期实习、课余实践的形式实际参与田野调查。其间,文博专业师生30余人次跟随6支调查队,实地走访了伯延、磁山、北安乐等乡镇,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协助普查员完成文物数据测量、复核、拍照及数据录入、系统上传等相关内外业工作。

  “对于文博专业师生而言,参与‘四普’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实习实践机会。通过近距离接触古建筑、石窟、碑刻等不同类型的文物实例,学生获得直接、感性的认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丰富了专业知识储备,开阔了视野。”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赵延旭对记者说,文物普查一线工作环境艰苦,工作量大,学生实际参与相关工作,对于自己所肩负的文化传承使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也是一次深刻的职业信念教育,坚定了成为文物工作者的决心、意志。

  通过参与文物普查工作,赵延旭深刻体会到在“新文科”背景下,文博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尤其是RTK测量定位、无人机航拍以及CAD制图等技术在文物普查、田野考古中的实际应用,给予了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极大的启示,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与文博考古单位的联系和合作,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努力培养兼具扎实理论功底与过硬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为高质量开展文物保护工作贡献力量。”

  对于文博专业师生的倾力投入,李王生看在眼里,为之感动。“田野调查确实辛苦,但是没有一个人提过要求。这些学生轮着番来,一拨一个月,从4月份一直到现在。一早就下去了,晚上回来之后还要加班,小姑娘们从来没喊过累。有人还问我:明年还能来吗?未来,武安文物事业后继有人!”他相信“四普”工作会锻炼、培养一批文物保护人才。

  通过持续深入的文物普查,武安调查队总结、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合理配置普查队员、提前印发各文物点“三普”资料、每晚坚持碰头汇总会商、业务指导组巡回指导、建立问题清单制度。李王生透露,目前正在对武安市的最后一个乡镇展开普查,将在11月份完成全市“四普”内外业基础工作。

(续红明)  

责任编辑:翟如月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