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要闻
返回列表

2023 12.26

打印

青海三个民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团结凝聚力量 满怀信心奔赴美好未来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作者:白波 张莉萍

浏览次数:45226

  清晨,太阳还没露头,古城隆务大街小巷已人潮涌动,人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向位于隆务河畔的黄南州体育场聚集,见证黄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的时刻;海南州民族体育场内也彩旗招展、气氛高昂,各族各界群众身着盛装齐聚共和县,共同庆祝海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同宝山下,海北州各族群众激动万分,共迎共庆海北州成立70周年盛会。

图片.png

海北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对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来说无疑是特殊的一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相继迎来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70年来,3州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在70年的风雨征途中,谱写出一曲曲属于民族自治州的奋进之歌。
  以民生优先夯实发展基础
  “怕赶不上,昨天就住西海镇了!”从祁连县赶来看海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的群众马有花,入场坐定后笑着说。
  坐在观众席观看表演的海北州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村民加羊罗布赛对当地生活的变化有着切身的感受:“这些年牧区生活可真是越来越好啦!十几年前,我们一家人就住进了砖瓦结构房屋。我现在有100多头牛、400多只羊,家庭收入不断增加,还住上了二层小楼房!”
  70年的变迁,对3个民族自治州来说是历史性的。其中,变化最显著的就是民生。
  以海南州来说,总长52.3公里的拉西瓦灌溉工程实现了海南州贵德县河阴、河西、河东、常牧、新街5乡镇,87个行政村从提水灌溉到自流灌溉的转变,改善并新增灌溉面积20.02万亩,彻底解决了贵德县8万余人的农业灌溉问题。

图片.png

拉西瓦灌溉工程解决贵德县8万余人农业灌溉问题。人民网 陈晶摄

  在海南州共和县城的中心位置,总投资1.79亿元的重点民生工程——青海湖广场地下停车场建设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项目完工后将切实解决当地各族群众“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城市生活品质。
  除此以外,海南州每年开展州县两级文艺团体文化下乡活动,推进基础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精心打造并推出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品牌。
  数据显示,2022年海南州2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民生支出达126.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1.4%,城镇新增就业2055人,转移农牧区劳动力就业48527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38亿元,人均增收6965元。2023年至今,转移农牧区劳动力就业47724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52亿元,人均增收11566元。
  一大批民生工程的实施,使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显著提升。

图片.png

共和县城北新区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海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海南州群众民生福祉的提升只是青海省民族自治州发展的一个缩影。70年砥砺奋进,青海3个民族自治州以农牧民生活富裕为根本,增进民生福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
  这是一串坚定又坚实的足迹。
  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黄南州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连续多年保持民生支出占比在80%以上,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997、12408元,是70年前的45倍和327倍。
  海北州自2004年起,精心实施《海北藏族自治州扶贫开发规划(2003—2010年)》,全州4县、86个村、7133户、22663人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
  ……
  在三地的州庆现场,各族群众身穿盛装载歌载舞。微风吹过,草原上的格桑花,在阳光下尽情绽放。
  将高原大地写满诗情画意
  “第一次来到坎布拉,我就爱上了这里。这里山清水秀、草木茂盛,充满了团结和友爱,我非常喜欢。”9月12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西宁举办,60余名外宾走进黄南州,徜徉于山水之间,沉浸式感受山水黄南的生动实践,亲眼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图片.png

外宾打卡山水黄南。人民网 况玉摄

  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这些年,从生态治理到生态保护,3个民族自治州见证了青海坚持生态优先、向绿而行的决心和信心。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被誉为河西走廊的“母亲河”,甘肃省张掖市鹰落峡以上的青海流域被称为河源区。晨曦初露,密匝的青海云杉林雾霭弥漫,仿佛笼上了一层白纱;林中飞出的斑头雁、赤麻鸭结伴落在如茵的草地上。这是海北州祁连县黑河支流小八宝河岸现在的模样。

图片.png

祁连县黑河支流小八宝河水清岸绿。张鸿科摄

  但若把时间拨回到6年前,你会见到另一幅景象:石棉矿滥采滥挖,山体破碎,矿渣堆积成山,河道淤塞……
  2017年,祁连山青海片区被列入国家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同年,青海省政府批复了《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黑河流域河源区成为其重点打造的5个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示范区之一。
  随着黑河流域河源区生态环境逐步向好,祁连县抓住机遇,探索“生态修复+生态旅游”模式,打造黑河流域生态功能提升与旅游协调发展示范区,着力建设祁连山生态文明高地。清风徐来,水光潋滟,修复后的黑河呈现出一幅诗情画意、人水和谐的景象。
  美丽生态的背后,是海北州扎实推进生态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一系列治理,海北州生态治理取得重大成效,被评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绿色越来越成为海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不只是海北。
  70年来,海南州森林覆盖率达到12.6%,比1953年增长6.1个百分点;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57%,比1953年增长4.2个百分点。
  黄南州和泽库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河南县被评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优先,向绿而行。这是这里的生态底色,也是这里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底气。

图片.png

泽曲国家湿地公园。泽库县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漫步高原大地,处处美景,无不彰显着青海自上而下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成效。各族儿女期盼的绿色生态美丽家园正在变为现实,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林秀、生态和美的画卷正在青海大地徐徐展开。
  让民族团结绽放绚丽花朵
  “56个民族亲一家,就像百花园里盛开的花。红红石榴结籽抱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母亲是中华!”在黄南州隆务古街,一首《母亲是中华》唱出了这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浓情谊。
  2020年6月,黄南州河南县蒙藏医院院长、成都中医药大学特聘研究生导师久美多杰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久美多杰从16岁开始在基层行医,53年来救死扶伤。他不仅行医治病,还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距离海南州首府共和县10余公里的铁盖乡上合乐寺村,居住着藏族、汉族、回族和土族4个民族的村民,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上合乐寺村的各族群众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氛围。

图片.png

上合乐寺村街道美丽、整洁。肖玉珍摄

  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上合乐寺村既尊重各民族的习俗,使村庄的整体风貌在简约、清秀中透出“乡愁”,又借助村道两旁的墙壁,把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等通过画廊的形式展现出来。耳濡目染中,民族团结的理念、政策像汩汩泉水缓缓流进乡亲们的心田。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助推了上合乐寺村的村风建设。村里的青壮年多数外出打拼,但每到重阳节,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到村里,自掏腰包举办“敬老节”,在村中央的广场上摆开宴席,为各族老人奉献孝心。
  高原大地上,小至一个百姓、一个家庭、一个校园,大到一个村庄、一个乡镇、一座县城,民族团结根深蒂固,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愈发灿烂。
  在乡村,民族团结之花沁润着高原大地,各族群众互相帮衬、邻里和谐,手牵手迈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学校,从校门到走廊,从教室到食堂、宿舍,宣传民族团结的内容无处不在,孩子们也在民族团结的沃土上,“根相连、手相牵”地成长起来;
  在警营,武警青海总队组织“军民共建和谐大家园,同心共筑中国梦”文艺演出进牧区活动,牧民群众和部分驻训官兵欢聚一堂,同唱一曲团结之歌……
  诸如此类的和谐场景在高原大地随处可见。心手相连,守望相助,也正是这种民族团结的合力,推动青海3个民族自治州坚实稳健地迈出发展的步伐。

图片.png

高原儿女阔步迈向美好新生活。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回望3个民族自治州70年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程,处处印刻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记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给这片曾经发展滞后的土地带来了由内而外的变化。
  站在新起点,展望新未来,奋进新征程。从1953年至2023年,黄南州、海南州、海北州70年发展的成就是现代化新青海阔步迈向更加富裕美好生活的缩影。如今,3州旧貌换新颜,崭新的画卷已经开启,更加绚丽多彩的未来值得期待。

(责编:甘海琼、张莉萍)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