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博动态
返回列表

2024 03.13

打印

两会代表委员:建务实之言 谋惠民之事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来源:国家文物局

作者:徐秀丽 赵昀 李瑞

浏览次数:26179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来自文博界的代表委员聚焦文物工作,从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考古工作等方面,建务实之言、谋惠民之事,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群策群力 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文博院(博物馆)馆员卓娅·巴合提建议要努力打通文物保护“最后一公里”,尤其是对于野外分布较广、数量多、间隔较远的文物点,除了持续加强各级安全责任落实外,更重要的是运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文物安全管理效能。她建议,鼓励并支持以空间信息技术增加实体防范手段,建立文物安全预警防控系统,加强文物安全源头治理、末端守护,全过程监管。

  近年来,网络平台作为新兴媒介,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对文物工作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大,加强网络平台涉及文物违法犯罪类内容的监管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李六三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完善文物安全长效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细化对各类网络平台监管措施,密切关注和核查处理涉嫌探墓、寻宝、文物非法买卖等短视频、直播有关内容,督导对违法违规信息、账号和网站平台进行依法依规处置、封禁等,对发现的各类违法犯罪线索,及时移交公安部门查处。

  “从国家层面专门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规范性指导文件,进一步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渠道,建立完善参与机制,规范参与方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制度化、规范化。”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张自成建议,鼓励各地文物部门设置文物违法举报热线,规范举报工作流程,完善举报工作机制,提高举报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为惩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抓手。

  低级别文物数量多、保护任务重。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建议,在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资金方面加大对低级别文物保护支持力度,指定低级别文物抢救性保护和充分性利用为具体支出用途之一,并明确一定的支出比例,把低级别文物中央转移支付和政府一般债券的“蛋糕”做大。

  文物数字化是对文物进行全息记录和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加强文物数字化标准建设,从国家层面规范文物数字化标准体系,将文物数字化工作从采集、整理、存储、加工、使用全流程纳入标准规范,从而形成标准的文物数字资源。”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建议,实现文物可公开数据的资源共享,为文物数字化保护研究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作为中央财政为支持全国文物保护工作、促进文物事业发展而设立的资金,对于提高文物保护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文博中心副主任李声能建议,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参照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依据具体项目情况,尤其是北方地区施工期较短,适当延长北方地区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使用周期。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都海江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准进行调研时发现,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程序已日臻完善,但还存在申遗后的保护管理标准不一的情况,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建议世界文化遗产从申报到保护、研究、管理、使用、维护等全流程建立一套标准体系。

  红色文献是红色资源的重要构成,是十分宝贵的红色记忆。“普查红色文献存藏数量和内容,在家底清晰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组织研究、阐释、传播;检测现存红色文献,摸清生存状况,判断损毁程度,厘清轻重缓急,逐步推进濒危文献的优先抢救,陆续全面铺开修复保护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陈红彦建议,同时加快保护的数字化进程。

完善体系 更好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博物馆,承载历史记忆,传承绵长文脉。

  近些年,“博物馆”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热门话题,今年两会上,“博物馆”更是会场内外热议焦点。如何加强博物馆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博物馆辐射力和影响力,更好融入人民美好生活、实现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叮嘱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作为江苏代表团的一员,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在向总书记作汇报时通过六朝博物馆建设、博物馆志愿服务等方面讲述了如何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她还从提高博物馆服务水平角度提出建议,将“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列入“儿童友好城市”发展规划,以“1米高度看博物馆”的理念解决对儿童需求考虑不充分、设施品质不高等问题,“让博物馆变得更亲近儿童。”

  吸引更多少年儿童走进博物馆、亲近博物馆,还需要博物馆更好发挥教育阵地作用。其中,“科普”工作不可或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认为,应大力增加博物馆的科普元素,同时也要加大科普工作在博物馆评级中的分量。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具体从“航天科普”建议,在“中国航天城”酒泉建设中国酒泉航空航天博物馆,拓宽博物馆教育课题,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

  为加强博物馆建设,全国人大代表、青州市博物馆研究馆员、青州市政协副主席王瑞霞提出建议,将中小博物馆中体量大、社会影响力大、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纳入国家和地方共建博物馆行列,树立中小博物馆发展标杆。同样,针对基层博物馆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副馆长郭进谈到,基层博物馆由于基础设施、科研设备、待遇职称等因素限制,引进和留住科研人才问题突出,希望畅通人才培养渠道和上升通道。

  “近年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博物馆在展览展示上花大力气、下足功夫,带给群众新鲜的体验感和切实的获得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博物馆要拓展服务形式,在展陈手段上突破常规做法,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增强现实、环境监测等技术等,“使观众的视野从一个展览延伸到多个展览,在感悟历史的同时,切身体会现代技术带给博物馆的无限可能。”

  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成绩赢得充分认可,全国文博工作者将全力以赴、破解难题,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

破解“难题” 推进考古工作走向深入

  寻根探源,叩问来处。近年来,我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多学科联合攻关渐入佳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不断深入,在考古人才队伍建设,大遗址保护、夏商文明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人才队伍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基石。“当前文物考古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对文博队伍特别是考古、文保人才建设与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梅亦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文博考古相关学科发展规划,统筹全国相关高等院校布局、学科设置、专业课程等。推动各省安排一些高等院校建立考古、文物保护研究方向和专职教师队伍,形成专、本、硕、博人才培养的梯队。

  针对制约大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土地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建议有关部门开展系统调研,推动城乡建设规划与大遗址保护规划的衔接融合,解决大遗址保护与城乡建设、居民生产生活协调发展问题,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等国家标准中增加文化遗址用地类别,从国家层面赋予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规范性法定要求,破解公园建设用地难、建设周期长等问题,助力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商代方国考古是商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建议,对曾出土过商代青铜器的遗址开展重点调查与勘探工作,并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点关注商代遗址,特别是大中型遗址的普查与复核工作,合理安排考古发掘工作。

(徐秀丽 赵昀 李瑞)

责任编辑:赵军慧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