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2024 06.03

打印

故塞同风——长城及长城地带的文化交融

编辑:陈昱昊 郑妙

浏览次数:6154

image.png

长城,纵横万里,穿越千年,

见证了历史更替、岁月变迁,

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

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

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内蒙古长城资源丰富,

8个王朝、国家和政权在这里修筑长城,

墙体总长度达7700公里,

各类遗存计13728处,

见证了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佳话。

展览介绍

  展览包括“长城亘北疆”“军镇城朔方”“羁縻溥天下”“河山赋文化”四个部分,通过100余幅图片、图表,集中展现了内蒙古地区以长城为主体、包含军镇和羁縻的不同时期的王朝、国家和政权的边疆治理体系,同时也勾勒出长城地带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程。

image.png

长城亘北疆

  内蒙古境内的长城,东起大兴安岭东麓的嫩江西岸,西至巴丹吉林沙漠居延海畔,绵延分布于山地、丘陵、草原、沙漠等多种地形环境之间。其中,战国秦汉长城主要沿着燕山山脉、阴山山脉东西一线分布;辽金长城分布于从大兴安岭向西,经广袤丘陵草原,直至阴山山脉中段的大青山北麓地带;明长城则绵延于河套南侧的黄土丘陵区。

image.png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广申隆段汉武帝阳山长城墙体

军镇城朔方

  长城并不是北方长城地带唯一的军事防御系统,除长城之外,很多王朝、国家和政权也采取军镇防御的方式,如北魏六镇、唐朝三受降城、西夏军司等。还有采取羁縻的策略,以降附的北方游牧部族作为边防屏障。当然,长城、军镇和羁縻,这三种防御方式有时是并存的,以其中一种方式为主,兼用其他方式;有时一个王朝、国家和政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采取不同的防御方式。

image.png

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克里孟古城(北魏柔玄镇)

image.png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新忽热古城(唐代横塞军)

image.png

查干克日木古城(西夏白马强镇军司)

羁縻溥天下

  在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内部产生矛盾、势力相对较为分散的时期,一部分游牧部族往往会南下依附中原王朝,而中原王朝则采取羁縻策略,依托降附的游牧部族为其守边。这种最大程度的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互动与交融,往往成为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处理与边疆民族关系的成功范例而为后世所效法。在这种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北方游牧民族受华夏文化日渐习染,主动地融入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为今天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奠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image.png

元上都遗址

河山赋文化

  长城是人类创造的伟大工程,是一个超大型军事防御工程体系的建筑遗产。绵延于莽莽苍苍北中国大地之上的北方长城,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人地互动的文化景观。内蒙古长城是北方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的出现,在主观上是中原王朝试图将游牧民族阻隔在北方草原,以减少战争与冲突,但客观上却促进了长城两侧不同民族、不同人群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image.png

包头市石拐区赵长城旁侧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雕塑

image.png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坝顶遗址,孝文帝登临阴山祭天,采用中原式祭坛形制

image.png

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卫星影像图,其中北城为唐代单于大都护府治城

  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是环境过渡带、农牧交错带,更是民族交融带,这里为各民族提供了交流往来、学习互鉴的舞台。随着历史的演进,长城地带的多种文化因素,最终都融入到了中华文明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长城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条坚实纽带。

观展指南

  展览时间:2024年5月1日—2024年9月15日

  展览地点:内蒙古博物院三楼北侧公共空间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参观方式:请在内蒙古博物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入馆

  咨询电话:0471-4614000、4614333


【我要纠错】